« Blogging from Taiwan | Main | Help Hao Wu!! Petition & Letter-writing drive »

April 14, 2006

Comments

mahathir_fan

bygones are bygones...let's hug.

昔日刑場冤魂今成宣傳樣板!

昔日刑場冤魂今成宣傳樣板!

[ 2006/3/25, 李筱峰 ]

 路過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前面,可以看到他的左右外牆上掛上兩幅巨幅人像。這種懸掛台灣歷史人像的做法,從去年九月就開始了。馬英九主席在去年發表的〈紀念台灣光復一甲子〉的文章中,開頭就說:「為了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從九月起,我們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左右外牆上掛上台灣抗日先賢的巨像,並將以連續更替的方式延續下去,…...」到目前為止,輪番被掛出的台灣歷史人物有蔣渭水、李友邦、羅福星、莫那魯道、廖進平、宋斐如。後兩者是目前正掛著的兩人。馬英九這一作風,確實讓我有些詫異。記得杜正勝院士上任教育部長之初,提倡主張增加台灣史的分量,就立刻遭到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及中國新黨等泛藍政客的圍剿。現在,忽然看到中國國民黨的掌門人開始重視台灣歷史人物,前後對照,讓人有些錯愕之感。中國國民黨果真開始重視台灣歷史了嗎?

 更令人訝異的是,目前正掛在上面的宋斐如、廖進平兩人,以及首批被掛出來的李友邦,都是當年被國民黨處決的人,宋、廖死於二二八事件,李友邦死於白色恐怖。昔日被國民黨槍決的人物,今天竟然被國民黨掛上看板宣揚,這確實令人更加錯愕!


 如果真要把被國民黨槍決過的人像都拿出來輪流懸掛的話,那不知要掛到「民國幾萬年」才可以掛完。因為僅僅一九五○年代就有將近三千人因政治案件遭國民黨處決,其餘八千多人被處重刑。這些人物,真夠國民黨掛個沒完。李友邦、廖進平、宋斐如當年遭國民黨處死,現在他們的人像卻懸掛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馬英九這個動作意味著什麼?


 我的解答是:其一,馬英九主席可以藉此動作表示對過去白色恐怖及二二八的錯誤,有所檢討反省,顯現出認錯的勇氣。


 其二,李友邦、宋斐如都曾「投奔祖國,參加抗日」,廖進平曾秘密參加國民黨,他們的事蹟符合國民黨的黨國意識形態。尤其像李友邦、宋斐如這樣的「半山」人物都曾經有反台獨的言論,這是主張「終極統一」的馬英九陣營所樂見的。所以,讓他們平反,進而加以吹捧,可以在認錯反省的同時又宣揚自己的意識型態,這真是天底下最輕鬆又便宜的認錯與反省!


 原來馬英九他們所看中的人物,是經過選擇的。我們絕對不敢奢望他們會挑選出像第一位為台灣獨立運動被他們槍斃的陳智雄烈士,或者挑選主張更改國號為「中華台灣民主國」的雷震先生,出來宣揚。可知他們的反省、認錯,與宣揚,都有特定的政治目的。老實說,這樣選擇性的看待歷史,並不是在從歷史吸取教訓,而是在利用歷史。這樣的動作,不是在尊重歷史人物,而是拿死人做宣傳。

□ 〔資料來源:台灣日報〕  

哈佛故事

 [ 2006/1/9, 陳重信 ]

元月六日晚哈佛大學校友會,呂秀蓮副總統與馬英九先生在回憶哈佛經驗時,曾提起二十八年前一月十日她正在學校等一個人,問馬英九是否知道是誰?馬英九回答說是「郭雨新」(確實的日期,經媒體查證,應為一九七八年二月六日)。

那天大雪,交通中斷,原本要乘火車由華盛頓前來波士頓哈佛演講的郭先生,因而無法成行;下午一點十分原定時間已過,很多學生包括呂秀蓮及法學院Professor Jerome Cohen(孔傑榮教授),以及本人,都仍在會場等候。最後,孔教授請郭先生在華府的助手李哲夫教授代表,簡略介紹郭先生為何要選在當年一月七日在洛杉磯宣佈將與蔣經國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一些經過。

在等候郭先生時,我和孔教授聊起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國民黨校園間諜事件,孔教授看馬英九正好步入會場,便以手臂推我一把,輕聲地說「Winston, there is another KMT spy coming.」,我很驚訝,連馬英九的老師也知道馬英九當時被很多台灣留學生指認為校園特務及職業學生的「名氣」。

一九九八年,也就是二十年後,基於好奇,我打電話給當時已經在紐約開業的孔教授,請教他為何會稱呼他的學生馬英九為KMT SPY?想知道他是否有馬英九打小報告的資料?他回答說,當時哈佛學生曾和他提過,所以他知道。

孔傑榮是國際知名的人權教授,江南事件中,代表江南遺孀,在一九八四年來台灣。那時,孔教授為了探望因美麗島事件被囚、病中的學生呂秀蓮,特地以老師身份請求(Request)當時已高升為國民黨副秘書長、同樣亦是他的學生的馬英九安排,才讓他能與呂秀蓮見面。

台灣兩大政黨黨主席的哈佛經驗,牽涉到台灣民主運動的歷史經驗,也對照出當年為獨裁者護航,以及為反對獨裁而犧牲者的不同際遇。

哈佛大學的校訓VERITAS,教育學生追求真理,尊重別人的思想與信仰,並沒有教學生去壓抑別人自由選擇的權利,尤其是在哈佛學過法律,又在政壇如日中天的馬英九,更要知所慎言,仔細聆聽、體會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心聲,千萬別為了「化獨漸統」,毀了哈佛的校譽。

(作者為民進黨立法委員,哈佛大學校友)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The comments to this entry are closed.

My Photo

Global Voices


  • Global Voices Online - The world is talking. Are you listening?

  • Donate to Global Voices - Help us spread the word
Blog powered by Typepad
Member since 10/2004

license

My book:

Consent of the Networked
Coming January 31st, 2012, from Basic Books. To pre-order click here.
AddThis Feed Button